二、无痕山野法则具体要求

无痕山野法则(LNT)经过两次修订,现有以下7条:1.提前计划与准备。

2.在可耐受地面行进和露营。

3.妥善处理垃圾。

4.保持自然原貌。

5.野外用火。

6.尊重野生动物。

7.为其他人着想。

1.提前计划与准备

要想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户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任何户外活动都需要提前做好计划和准备,了解当时当地环境保护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充足的准备,户外者要做到目的明确、行动果断。拖沓、犹豫不决的户外行动不仅更容易对户外环境造成破坏,也会影响户外活动的兴致,增加户外活动的风险。

提前计划与准备要做到不盲目、不违规、不浪费、有准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了解目的地的相关规定与特殊须知,并评估活动风险。

控制户外活动团队的人数,规模过大的团队往往安全风险更高,会产生更多噪声,造成更大的环境破坏。

了解团队的共同期待和能力,不要做超过团队能力的事。

计划行程,避免仓促行进。

为极端恶劣的天气、危险和紧急情况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紧急救援中,为拯救生命,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环境破坏。

提前计划好食品的数量并对其进行简单处理,如尽可能地拆掉不必要的包装,使用集中包装以减少垃圾的生成等。

使用地图和指北针定位,避免沿途进行制作路标、插标志旗或垒石头标记等会在环境中留下痕迹的行为。

计划好行进路线和宿营地。

提前准备合适的装备。

注意:

不留痕迹的装备

挑选合适的衣物和装备是不留痕迹的重要前提。使用炉具和携带足够的衣物,避免在野外直接生营火。

自带大容量水袋或水壶,避免使用野外水源,从而造成污染。

帐篷、背包、衣物尽量选择自然色调,不要用过于鲜亮的颜色。

厚重的硬底鞋会对土壤与植被造成很大伤害,在营地活动时,请穿凉鞋或软底鞋。

带一把轻巧的铲子,以便处理排泄物,或使用垃圾袋将排泄物带离。

2.在可耐受地面行进和露营

尽量沿着岩石路面或现成的山径行走,在干草地、雪地或其他现成、固定的营地露营。

(1)使用山径的原则

山径就是荒野行进的公路,成熟的山径能耐受登山者的踩踏,不会对现有环境造成破坏。具体原则如下:

无论何时何地,都尽可能行走在现有的步道上,不要贪图一时方便而“另辟蹊径”。

尽可能走在道路中央,不要随意踩踏山径外的区域。如果遇到泥泞路面,可以穿着雪套或绑腿行进。

保护路旁植被,不要并行,不要随意拓宽山径。

在团队行进时,最好沿着唯一路线行进。

尽可能选择可耐受的地面行走,如岩石**地或碎石坡。

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尤其是容易受损的草地上行走时,要尽量将行走路线分散开来,避免对同一地面造成过大冲击。

如遇到刚被破坏的道路,应尽量避开。

保持缓慢的速度,随时留意周围环境,选择对环境破坏最小的路线。

不要沿路堆石堆,更不要在树上刻字。请在回程时拆除去程所做标记。

(2)选择营地的原则

尽量使用那些使用过的、地表坚硬的营地,拒绝在那些虽有较佳视野或接近水源,但更容易产生人为破坏的地方扎营。

选择可耐受的地面作为露营地,至少离水源、溪流60米以外。

如果选择营地的地点是原始环境,建议每隔两天挪动一次营地位置。

尽量选择现成、固定的营地。

好的营地是发现到的,而不是创造出来的。

尽量把营地建得小一些,选择无植被地区作为集中活动区域。

如果团队人数较多,建议分区域露营,避免大队伍全部集中驻扎在一起。

3.妥善处理垃圾

在户外活动中产生的垃圾主要包括食物残渣、排泄物以及其他生活废物。

对于人为产生的垃圾,我们遵循一个原则——带来什么,带走什么。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人类户外活动产生的食物残渣应全部收集储存,并在撤离时全部带走。如果条件允许,一些可以降解的食物如果核、果皮等也应全部带走。因为在自然条件下,虽然这些物品可降解,但降解速度较慢,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在户外,尤其是在高山、沙漠等地,人类排泄物的分解速度很慢,甚至根本不会分解。因此,在户外如厕时,尽量使用现有厕所,或修建临时厕所,挖坑掩盖排泄物,有条件时,还应把排泄物背出山林。厕所的位置也应距离水续上表

源、营地、山径和人群聚集区60米以外。

在裸地和岩石上小便时,不要对准植被,因为人类尿液中的盐分可能会损害植被,或是吸引动物舔食,从而间接损害植被。

在撤营时,需掩埋临时厕所,并将其恢复原貌。

在野外生活,要尽量少使用洗洁精、肥皂等清洁用品,可适量使用挥发性、可降解的清洁剂。

切勿直接在水源中洗漱、清洗衣物或洗菜等,如需用水清洗,须将水带离水源60米以外,并将污水分散倒在离营地和水源60米以外的区域。

注意:

猫坑掩埋法

猫坑掩埋法最适合在低海拔且有较厚腐殖质层的地方处理排泄物。请尽量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挖掘猫坑。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你能轻易找到一个地方,别人也一样能。走得远一点,避免出现排泄物集中的情况。当你找到一个适合的地方时,先用铲子和冰斧将草皮或地表整理出一个直径为10~15厘米的圆形区域,再将表层草皮移开放到一边。猫坑的深度不要超过20厘米,大体和腐殖质层相当,因为腐殖质层中物体的分离速度最快。

方便完后,用松软的土壤把排泄物盖上,用棍子或铲子稍加混合,接着把草皮盖上。最后封好猫坑,整理附近植被,尽可能恢复原貌。在贫瘠的矿物质土壤地带、高山岩石区等,排泄物不易分解,最好带走排泄物而非掩埋。同样的,猫坑掩埋法也不适合在雪地上使用,除非雪地下有矿物质土壤。

4.保持自然原貌

所谓自然原貌,既包括自然生态,又包括一些文化古迹。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往往会经过一些人烟稀少或历史古迹等值得停留的地方,对于这些美景,我们可以欣赏,可以用相机、画笔等将其记录下来。但在享受的同时,我们也一定要遵守保持自然原貌的原则,切忌攀折植物、刻画岩石,这样才能使更多人可以欣赏到同样的美景。

在营地活动的时候,要尽可能选择穿着重量较轻并且鞋底较平、较软的鞋子,如凉鞋、拖鞋或者慢跑鞋,以减少踩踏对土地的冲击。

当遇到诸如文化遗迹、历史遗迹、人造雕塑、建筑时,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要触碰,更不可踩踏。

当发现奇花异草、怪石等自然物体时,不要触碰、挪动,更不可将其据为己有。如果发现化石或史前人类遗迹,请不要触摸和移动,应及时向当地管理单位报告。

不要在途中或营地建造一些物品,如木桌、小凳子等。不要在营地挖沟、建庇护所等。

撤营时,将使用过的石头等归至原位。

5.野外用火

在野外活动中尽量不要用火,更不要砍伐树木来生火,因为生火对自然环境和地面的冲击是非常大且持久的。一次生火之后,它的痕迹可能几十年都不会消失,火对土壤造成的永久性伤害可以深达10厘米。在户外活动中,使用合适的炉头套锅生火做饭,使用头灯或蜡烛照明,晚上穿足够御寒的衣服,使用帐篷,用一个好睡袋保持温暖与干燥,而不要轻易使用营火。

在要使用柴火的情况下,首先要确定你所在的地方是否允许,以及当时是否是防火季节。

优先使用自带燃料,其次寻找倒木当作燃料,而不是去砍伐活树,理想的燃料是比手腕细的树枝或树叶。

在点火的时候,要选择把火生在有生火痕迹的中心区域,尽可能缩小引火范围。

在燃料全部燃尽,全面熄火以后,将冷却的炭灰分散撒在草丛中。

不要吸烟,更不能随地乱扔烟头。烟草本身会带来“毒”害;醋酸纤维塑料做成的烟头不可降解;使用过的烟头包含铅、汞、砷、丙酮、氯乙烯、甲醛、氰化氢等有害物质;未完全熄灭的烟头可能引发山火。

6.尊重野生动物

动物是大自然的精灵,我们应该尊重在户外活动中遇到的所有野生动物,尽量不去打扰它们,与它们和平共处。

在观察野生动物时,要与其保持一定距离,不要跟随或靠近它们。

绝不喂食野生动物。一方面,人类给动物留下的食物可能会威胁动物的健康;另一方面,喂食过多会使动物对人类形成依赖,使其失去生存的本能。

在营地,要把食物和吸引物放到安全位置,避免让当地的野生动物养成造访营地的习惯。

要注意保护水源,保护动物赖以生存的源泉。不论你是否看到了野生动物,都应该意识到,你的短暂造访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当地的野生动物。当你在离水源不远的地方扎营时,尽量只来回水源一次,以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在动物的敏感期更不可打扰它们,如**期。

管理好自己携带的宠物,或把宠物留在家中,即使是最温顺的宠物,也会惊吓到野生动物,如狗的出现会让其他小型野生动物恐慌得四处逃窜。

7.为他人着想

在户外活动开始前,应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与习俗。宿营区域的娱乐尽量不干扰他人,把声音以及视觉上的干扰减到最低,尽量保持大自然以及营地的宁静。

尊重其他活动者,使别人的户外体验不受影响。

谦虚礼貌,礼让途中遇到的其他队伍。

在休息或露营时,应避开步道或其他队伍。

不大声喧哗、呐喊,如果想听音乐,请戴上耳机。

户外运动的内在精神是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而非自以为是的征服与挥霍。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持生态的平衡是户外爱好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户外,都应保有对自然的敬畏,树立环保意识。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践行LNT原则,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宣传环保,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人,传播正确的环保理念。

思考题:

1.简述无痕山野法则的主要内容。

2.学习户外生态保护技能的意义是什么?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