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向往远方,探求未知,是已深深融入人类脉搏的因子。人,栖居在天空下,仰望苍穹,因惊奇而探究宇宙之奥秘,因敬畏而感悟造物之伟大。我们向往与自然的亲密,渴望面对危险的勇气和坚强,于是,从这种人与自然的先天关系中,演化出人类最早的体育运动——户外运动。它来自于自然,又超脱于自然。从狩猎、采集的基本生命需求,到地理边缘探险的生命价值追寻,在身体行走的旅途中,人的精神与世界不曾分离,生存、生活、生命、心灵,成为完满而圆融的整体;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不断追究着存在的意义,在追求的过程中感知生命的意义、价值与智慧。

户外探索教育,正是促成这种生命教育的基本手段。它削去了莽撞的户外冒险,用理性的知识和技能包裹住个体躁动不安的**;它引领着我们爆发,向上挑战危险,也告诫我们忍耐,向下承受匮乏。在户外,生命教育的旅程从身体改造出发:攀山抱岩,我们与高空、重力、岩石对话,身体的动觉与重力建立合乎逻辑的联系;穿林越野,我们向林草、大地、远方问好,个人的意志与自然产生独立又依存的交互;望岳凌顶,我们聆听山岳、雪原、星辰的秘语,个体在与环境、团队的联结中突破未知与极限。

户外探索教育,也是为野外科考搭建安全防火墙的有效途径。探险科考,是写入人类基因的渴望,也是人类历史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职业探险家、学者、旅行者、商人、外交官让文明履迹世界。从早期的个人日记,到样本采集、方位路线记录,再到卫星数据整理,这些宝贵的资料,充分展现了人类探索和解释世界的执着与热情。可是,“就像百合花在荆棘中”,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无比惨痛的生命代价。

以中国为例,我国早期户外事业以科考研究为主要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登山协会在科考为先的大旗下先后组织了数十次有重大影响的高山探险活动,为中国登山科考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北京大学登山运动的前辈崔之久先生,就在登山中接触到冰川,并终生投身于冰川科学的研究,充分体现了永在顶峰的北大精神。民族之未来,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全在我少年之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继承先辈“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追求卓越、敢为人先。1989年,北大山鹰社成立,成为全国最早的学生户外社团,培养了12名国家登山运动健将、21名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1990年,北大人登顶第一座6000米级雪山玉珠峰;1998年,他们向8000米级山峰发出挑战;2018年,北大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正是在珠峰之上,为北大学子开办一门户外探索类课程的想法萌芽。到今天,北京大学户外运动教育已经形成了包括社团代表队、赛事、活动、课程、科考实践、野外实习作业、场地设备在内的户外生态圈,拥有10个户外社团(山鹰社、自行车协会、徒步协会、定向协会、拓展协会、滑雪协会、教工户外健身协会、教工自行车协会、教职工越野跑团、雏鹰社),13个户外运动队(登山队、科考队、攀岩队、自行车队、徒步队、定向队、滑雪队、拓展队、户外队、铁三队、教工越野跑队、教工登山队、教工自行车队),7个校友户外协会与代表队(户外分会、光华户外俱乐部、国发院户外俱乐部、汇丰户外俱乐部、戈友会、戈壁挑战赛代表队、亚沙赛代表队),并开设了相关的户外课程(攀岩、骑行、拓展训练、定向与徒步)。不仅如此,凭着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北大人将不怕困难、敢为天下先的户外探索文化从校门带出了国门。迄今,北大已有7位校友完成“777马拉松”,7位校友完成“7+2挑战”,2位校友分别创造了双蹼下潜和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世界纪录。

当下,国家加大对科技发展和全民健身的投入,但接连发生的大型户外事故也像一只无形的手遏制了自然科考和户外运动的蓬勃发展。自然科考、户外运动和场地运动不同,它受到多重混合因素的影响,一旦盲目参与,极易引发安全事故。这一背景下,开展户外公共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从践行自然生命教育、助力野外探险科考、加强自然风险抵御教育出发,本书从珠峰上的一个想法逐渐落地生根,它以山鹰社开展雪山攀登为代表的“勇攀高峰”精神和其他户外社团广泛开展户外休闲健身活动的“健康有爱”精神为思想基础,以开放真实的大自然为教学环境,尝试“理论+实践+场景体验”的新型教学模式,整合课堂和户外、学校和社会等多元教学资源,强调多院系联合教学、多学科背景交叉,真正实现校内结业和校外从业、“纸上得来”与“躬行实践”联动。

在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下,本课程致力从以下四个维度践行生命教育的丰富品性,诠释体育课程的生命教育价值。

(1)户外教育

在以亿年为单位的宇宙进程中,人类偶然诞生,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工业文明、信息社会,我们暂时告别了自然,但忍耐匮乏、接受挑战的因子不该只流淌在先祖的血液中,人类亲近大自然,是天性的回归与补偿。我们需要在探索自然中充分建立人与自然的友好情感,培养坚毅的品格和自然生存的能力,提升生命的品质。

(2)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核心是对风险的管控,通过建立若干锚点的动态平衡,在舒适区、挑战区和风险区之间画下红线。户外安全教育提倡独立、均衡、有富余,这是自律、平衡和余量思维的体现,强调风险管控、适度紧张、迎接挑战,这是重视细节、危机转化和边缘原则的生命哲学。

(3)环境教育

人类保护自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户外探索以自然为教学环境,涉足自然,但不留下痕迹,这意味着户外探索的环境教育不是不走进、不接触,而是去做、去体验、去尊重。

(4)思政实践

在思政教育改革的大旗下,户外探索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特点和教学过程,实现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课程设计、教师意识、知识储备等方面推动课程、教师、课堂的生命化,不仅授技,而且传道,真正实现思政教育教书育人的综合目标,种好体育课程的思政责任田,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踵事增华,踔厉奋发。从在珠峰上的一个想法到北大课堂上的一门课程,这是一个种下种子的过程,它的价值可能无法体现在当下,但随着时间的发酵,一粒种子会唤醒另一粒,最终林木葱郁;这是一个磕磕绊绊的过程,但每一次尝试和探索都会留下美丽的刻痕,最终千雕万琢。真正属于自然的灵魂才会对户外念念不忘,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户外探索教育又会唤醒怎样的灵魂,我们期待着。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